当前位置:9001jcc金沙以诚为本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 文

我院主持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荒漠灌木抗逆种苗培育及荒漠区植被恢复技术推广”
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验收

发布时间:2012-03-14 字体大小 T |T

312,受科技部委托,教育部科技司在兰州组织召开由我院王锁民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荒漠灌木抗逆种苗培育及荒漠区植被恢复技术推广验收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王涛研究员担任专家组组长,我校科技处处长张迎梅教授致辞,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浦徐进副处长主持验收会。

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王锁民教授的工作汇报,阅读了项目结题验收材料,核查了项目相关成果,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认为该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重大,建议进一步加大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

我院院长南志标院士会见了与会专家。

据介绍,该项目核心技术来源于王锁民教授对阿拉善荒漠草原一次野外调查现象的10多年执着钻研,他率领的研究团队在对荒漠植物适应干旱机理取得理论进展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一种能显著促进荒漠植物生长并提高其抗旱性的钠复合肥。依托该专利技术申报的2009年度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获批立项。该项目经过2年的推广示范,完成了项目主要核心技术的熟化和本地化,在甘肃民勤和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建立了200亩荒漠灌木抗旱种苗繁育基地以及2000亩荒漠植物造林示范推广基地,培育梭梭强抗旱苗木1800万株;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和农牧民600人次;项目执行期间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在SCI农林一区刊物《Tree Physiolog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篇,圆满完成了项目《合同书》的任务,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项目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荒漠区抗旱苗木培育难和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采用钠复合肥能显著提高培育梭梭和白刺等荒漠植物的生长和移栽成活率,大田育苗梭梭灌水次数由2次减少为1次,施肥成本降低了40%,而苗木健壮,梭梭冠幅增加了22%、植株干重增加了1倍;荒漠区梭梭造林中,灌水次数由3次减少为2次,每亩节省灌水成本40元,但梭梭冠幅增加了1.3倍、干重增加了1.6倍。项目的实施节约了当地非常有限的水资源和由于灌水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同时梭梭寄生的肉苁蓉和白刺寄生的锁阳均为极具价值的名贵药材,市场需求较大。因此,项目技术可充分发挥上述资源植物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农牧民收入。由于项目成果节水,技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得到了当地林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普遍欢迎和广泛采纳。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成果的熟化、转化和推广示范对当地乃至整个西北荒漠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意义,应用前景广阔。